日前,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赓续工业薪火 电亮精神之路”电力工业遗产名录中了,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旗下的龙羊峡水电站和盐锅峡水电站两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据悉,2025年是中国有电143周年,也是中国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周年,电力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年电力征程中从未熄灭的“工业薪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自3月起组织开展电力工业遗产名录征集工作,经过推荐、遴选和严格审查,最终确定包括龙羊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在内的80个项目,纳入《电力工业遗产名录》。
龙羊峡水电站:19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最高水准代表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也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制设备、自行安装的百万千瓦级高水头大型枢纽工程,曾经创下全国库容最大、装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等一系列“第一”,代表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
龙羊峡水电站单机容量3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库容247亿立方米,是黄河上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多年调节水库,也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承担着主要调频、调峰任务和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
电站于1976年1月开工建设,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89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其中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它的建成使青海电力工业自此跨入了高电压、大机组、大电网行列,一跃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电源和西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羊峡水电站的建设历程,见证了国家在困难时期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决心,彰显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的奉献精神。截至今年5月底,龙羊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933.69亿千瓦时,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一流水力发电厂”“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
盐锅峡水电站:发出“黄河第一度电”的水电站
盐锅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境内,是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投产的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灌溉效益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最早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运行的大型水电站,现装有10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0.9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2.80亿千瓦时,被誉为“黄河第一颗明珠”。
电站于1958年9月27日开工建设,在没有大型机械化施工设备,衣、食、住、行等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创造了“土法先上马、方法多样化、土洋相结合、逐步机械化”的施工方法,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在黄河上建成了以工期短、造价低、效益高而闻名全国的盐锅峡水电站。1961年11月18日,盐锅峡水电站首台(4号)机组投产发电,发出了“黄河第一度电”,为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能源支持。电站水库在30公里的河道内形成了高峡平湖的旖旎风光,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效益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得益彰与平衡发展。
2024年10月,盐锅峡水电站原4号机组转轮——“黄河第一转轮”,被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共和国印记见证物”称号。截至今年5月底,盐锅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1163.85亿千瓦时,这座中国水电史的“活化石”,以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自信,持续为黄河两岸输送着清洁的绿色能源,先后获评“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大型水电厂(站)劳动竞赛优胜厂(站)”“甘肃省电力公司一流水力发电厂”等荣誉。
黄河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电力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不断丰富电力工业遗产的宣传展示方式,让社会公众了解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平凡历史,推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电力工业文化精神。
杜德配资-配资门户网-线上配资股票-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