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新一期的《奔跑吧13》撕名牌环节后,我简直忍不住在原地尖叫——“女生该不该在场”这一讨论,原来根本不是重点!最关键的地方是,节目巧妙地把“尴尬”的责任转移给了观众自己。
你看,其他综艺的笑点通常来自剧本或者段子,但《奔跑吧13》却把笑点放在了我们心里那些难以言表的小小计算和顾虑上。
节目为了避免男嘉宾“误触”热搜,干脆让女生先退出,让一切变得更安全。你不信?咱们回到第一轮来看看。
谢依霖那句“girlshelpgirls”刚一出口,白鹿就立刻明白了意思。两个人配合默契,瞬间合力对付沙溢,场面一度让人觉得她们仿佛是两个挡在班草面前的小姐妹。
然而,下一秒,沙溢的手突然停住了,弹幕瞬间炸开:“怕摸到不该摸的”。好笑吗?是的,挺搞笑的。可是不是也有点让人心酸和无奈?
展开剩余77%接着,张真源和白鹿对抗,几乎是秒杀的节奏。弹幕开始变得有些冷嘲热讽:“女生终究还是不行”。我呆呆地盯着屏幕,这不是力量上的差距,而是规则本身把女生归为“易碎品”的信号。
虽然节目组没有明说,但镜头的暗示已经清晰到不容忽视:男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挥,而女生则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
接下来,高能时刻终于登场——两位男生联手,迅速撕掉谢依霖的名牌,那一刻场子瞬间空了。李晨和郑恺像是开启了汽水瓶,气泡疯狂冒出。
弹幕瞬间刷满“这才是撕名牌”,但我却有种背后发凉的感觉:原来“好看”的前提,是场上不能有女生。
节目虽然没有直接驱赶女生,但通过剪辑与节奏的安排,女生就这样被巧妙地“请”出局了。而更有意思的是,郑恺最后狠狠摔了郭艾伦一把,弹幕上疯狂刷着“爽”字。
我试着想象,如果这是宋雨琦被摔,估计热搜立刻就会被“郑恺暴力”刷爆吧。同样的动作,因为性别不同,评价也完全不同。
这档节目虽然没有明确点出,但它把我们隐性中的双重标准毫不客气地展现在镜头前,让我们自己狠狠地反思:为什么女生不能有同样的“冒险”机会?
我突然回想起学生时代的运动会,女生的项目总是“降低难度”。老师总是笑呵呵地说:“怕你们受伤。”那时我们觉得自己是被照顾了,殊不知,实际上那是一种被剥夺的“关怀”。
《奔跑吧》将这种潜藏的行为搬上了荧幕:当女生在场时,男生就会变得小心翼翼;而一旦女生离开,男生才能完全放开手脚,展现真正的自我。
我们笑着看完节目,可潜意识里,“女生应该被限制”的这个观念,已经悄悄地植入了我们的大脑。
最狡猾的是,节目把责任推给了嘉宾。观众骂沙溢“怂”、骂李晨“只对男生下手”,却没有人去质问,为什么规则会把男女置于不平等的位置?
嘉宾们就成了替罪羊,真正的幕后推手,却在摄像机背后偷笑。我们痛痛快快地骂了几句,似乎忘记了要质问:为什么女生不能有同样的“危险”权利?
那么,嘉宾真的是无辜的吗?
李晨明明知道镜头在拍,依然“只撕男不撕女”,他是不是也在迎合观众的期待?郑恺摔郭艾伦时那一声怒吼,难道不是一种“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的解放感?
他们既是规则的受害者,也是共谋者,就像我们一样,在这双重标准的怪圈中挣扎。
所以,这一集最精彩的撕名牌,撕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蒙住眼睛的遮羞布。节目没告诉我们要追求平权,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只有女生离场,男生才“安全”地展现精彩。
当我们笑得最开心时,心里的那根刺,也悄悄地深了。
下次,当你看到“幸好女生不在”的弹幕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是谁在怕谁?
发布于:山东省杜德配资-配资门户网-线上配资股票-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