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现在是真越来越知道疼自己了。就说刚打完美国大满贯第一场那会儿,退场的时候CoCo走在最前头探路,莎莎跟在后边儿,那小碎步挪得可仔细了——到台阶那儿,愣是没敢大步跨,先伸手扶着旁边的栏杆,再试探着蹦了两下才下来。我在看台上瞅着都替她捏把汗,倒不是怕她摔着,主要是这姑娘现在对自个儿那叫一个上心。
要说这场馆的台阶也真够"讲究"的。我蹲边上数了数,从混采区到球员通道得下六级台阶,可这台阶跟藏猫猫似的,边上就一道细细的荧光条,光线暗点儿根本瞧不着。刚才还有个扛摄像机的师傅差点踩空,踉跄两步赶紧扶墙——合着不光运动员,工作人员也得提心吊胆。我就琢磨啊,这主办方咋就不学学人家演唱会场馆?人家舞台台阶都装着感应灯,人一踩上去就亮,多省心的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莎莎这谨慎劲儿我打心底里赞成。您看现在年轻运动员,比赛时那叫一个拼,可下了场有时候就容易松劲儿。上回看某小花比赛,赢了大喊大叫之后跑着退场,结果被自己的鞋带给绊了一下,膝盖蹭破了皮——你说这多冤?莎莎不一样,从去年全锦赛开始,我就注意着她这习惯:不管是赢是输,退场必扶着栏杆,上台阶先探一只脚,下台阶必蹦两步。有次记者问她咋这么小心,她挠着头说:"打球这么多年,身上哪没点小伤?能避免的麻烦尽量别惹。"
其实这"小心"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就那么十几年,谁不想多打两年好球?莎莎现在才23岁,正是当打之年,可她早把"对自己负责"刻进骨头里了。就说她那手腕,去年封闭训练时加量练发球,肿得跟小馒头似的,队医让她歇三天,她第二天照样加练——但这股子狠劲儿全用在该用的地方。平时生活里,她手机壳是防摔的,水杯永远扣在桌子上,连酒店的地毯边儿都得踩实了再走。你说这是矫情?我看呐,这是聪明。
散场的时候我跟志愿者聊了两句,人家说最近观众里总有人喊"莎莎慢点儿"。可不是嘛,谁看着这么拼的姑娘都心疼。上回有个老球迷举着牌子写"小孙别着急,我们等你",莎莎看了眼睛都笑弯了——她不是急,是太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像她教练说的:"莎莎现在最难得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冲,什么时候该稳。"
这大满贯赛程紧,接下来还有单打、双打、混双,莎莎肩上的担子不轻。可我就信她,因为她把"谨慎"活成了习惯。就像刚才退场那几步,看着慢,实则稳当——比赛要赢,更要赢得长久。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杜德配资-配资门户网-线上配资股票-配资优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